崇拜與神學

講員:黃婉嫻傳道
日期:2002年11月30日

引言
基督教傳統最重要的因素之一,是固定的崇拜禮儀(liturgy);而平日的禱告和崇拜,對基督徒的神學(信心經歷的反省)反思很有影響。自從第一世紀的教會開始,這一點就受到注意。有一句拉丁文的名言lex orandi, lex credendi 可大致譯為"你如何禱告便決定你如何相信",表達出神學與崇拜相互影響的事實。基督徒所信的影響他們禱告與崇拜的方式;而他們禱告與崇拜的方式,也影響他們的信仰。
  • 亞他那修特別強調,向基督禱告、敬拜的操練,在神學上十分重要;因此崇拜模式與做法是必須考慮在內的。
  • Geoffrey Wainwright(衛理公會的作者)在Doxology一書中指出,從最早開始,神學主題便被包括在基督徒的崇拜中。教會的崇拜禮儀含括理性的成份,不單是感性而已。可見,崇拜與神學反思是在生命裏的連結。

(一)神觀
既然基督徒所信的影響他們禱告與崇拜的方式,而他們禱告與崇拜的方式又影響他們的信仰,那麼,我們有必要對各別的神關作一剖析:
  1. 上而下的神学进路強調神的超越性(transcendent):神是絕對的他者,跟人之間有一個不可越逾的鴻溝。在這前提之下的崇拜方式就趨向嚴肅性的(參不同崇拜模式比較一表),為的是顯明神的威嚴;但是這樣的敬拜卻帶給人距離感,即遙遠又冰冷。
  2. 下而上的神學進路強調神的臨在性(immanent):將神視如朋友般的親近、注重人的存在性,如焦慮/不安/恐懼、人的處境、人的需要、人的內在性、主觀性和自由、因此這個前提下所演變出來的崇拜就是從人作出發點,讓人感覺神是親密的,敬拜的高潮就是人進入神的親密,人是認同神的、神也是認同人的,很注重人的需要、感受、經驗和經歷,這是導致偏差的部分。他們也從自然界和世界的思潮去推演出上帝的存在:18-19世紀,現代神學/自由神學抬頭,當時的人不相信神蹟,科學的世界觀是他們所能相信的,因此他們必須把基督教科學化、拿掉神秘的外衣、破除神話,以致能遷就科學。
  3. 上和下的神學進路強調的是兩者兼具,是兩者並存非並重(both but not either or):如匯聚式崇拜(Blended Worship)。賽6說:v1a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(這裏帶出上而下為優先的秩序:是以神為先、以聖經啟示為優先的)。V1b他的衣裳垂下(後續為下而上,神到人中間)。V6你的罪孽便除掉,你的罪惡就赦免了(神了解人,干預人)。V9你去告訴這百姓(神主權/主動差遣人)。如:有一位神(現代創作裏面比較平衡的一首歌)。
  • 完全讓當代哲學、世界觀凌駕。(完全下:世界操縱)
  • 企圖重復經文的世界觀、古典的神學,或者基督教的傳統形態,用那些術語觀察所有的現實。(完全上:非常注重過去,與當代的人無關)
  • 以當代的哲学去解釋神學/信仰的核心。(下而上:為了遷就存在主義/科學主義而犧牲神學的核心,比如自由神學就不相信神蹟/耶穌復活/童女生子;這就影響敬拜觀:注重人,遷就現代而產生遷就現代人的音樂,完全現代,如:Rick Warren)
  • 信仰尋找理解;認可一種信仰的基本體系但也關注世界上其他的思潮。(兩者兼具)

    ~~ 上述的神學取向影響了聖經及神學與當代處境的關係~~

(二)神學内容的來源
  1. 聖經的前設與聖經資料的歸納:Van Til。那個神秘的名字,「我是自有永有的」、「我是我將是」他能以上帝所决定的方法自由地成為上帝(自我定義),上帝没有被人所約束,有的是多一點,能繼續宣佈史上令人驚奇的消息(出3:14)。
  2. 客觀的資料(歷史/基督事件)與主觀的經歷:Hodge、 Mullins、Erickson。神受到認同,是通過崇拜他的關鍵人物的形象;亞伯拉罕,以撒,雅各;他們的故事是理解上帝是誰的主要途徑(出3:6);在新約則是與「基督的事件」(Christ Event)有關;理性與感性、神與人、客觀/主觀的經歷、靈性/悟性:耶穌愛我(經歷)我知道(理性)因為聖經告訴我(啟示); 約14:21有了我的命令(啟示)又遵守的(理性)這人就是愛我的,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,我也要愛他,並且要向他顯現(經歷)。
  3. 聖經意義與现代處境的關係:Bultmann、Alister E. McGrath。傳統與當代:基督教靈修学的四大傳統:天主教的婚姻形象、基督教的父親形象、靈恩運動的母親形象、東正教的知己形象。我們的信仰是一脈相傳的,不可能完全拋棄傳統的元素和歷史的存在/價值,我們的信仰是大公信的,我們來了解/反省/經歷使徒所走過的,說過的。而歷史必須是與現代人有關的,能應用的,因此我們也重視當代。

    ~~ 上述的神學(觀)取向影響敬拜學的取向—~~
1. (救贖)群體與敬拜
2. 大叙事/共同故事與敬拜:信息與年歷
3. 敬拜是客觀及主觀經歷的結合(约14:21)

(三)神學與歷史及傳統

  1. Carl Henry:必須依據理性法則去論證信仰的預設是否符合歷史的事實;
  2. Montgomery :是否有歷史的事實根據?
  3. An Evangelical and Catholic Methodology—Robert E. Webber
  4. 哪一段歷史?哪一个傳統?

    ~~ 上述神學(觀)取向影響敬拜學的取向:聖餐、禮儀資產、信經、年歷 ~~
(四)敬拜的語言(元素)與符號
禱告、程序、音樂、聖餐、佈置、影音、禮儀、讀經、信經..........

(五)敬拜模式衡量的準則
  1. 它是否以聖經為基礎?
  2. 它是否經得起歷史的驗證?
  3. 它是否與正統統緒認同?
  4. 它是否適切時代?

    ~~ 尼12:44-13:31~~
(六)敬拜工業的探討
  1. 由廣義的敬拜的定義談起:能够决定個體、群體、甚至整個民族和全球網絡的生活;並以大量的精力、智力、不同的形式集中起來為某個對象(神?經濟?)服務。如果比起你生活中其他任何事物,這確實佔據優先地位,那麼,從廣泛的定義來說,這就是一種崇拜的形式—這就是「你的宗教」;是某個終極實體(ultimate reality)包容了你全部的生活。
  2. 我們要考慮的是對「敬拜文化」的「投資」與「促銷」。
(七)敬拜生態學
  1. 敬拜與它周邊因素的關係。(崇拜的好乃建基於日常的敬拜生活,從那裏開始才能做好主日的崇拜)
  2. 當人們用一種只適用於上帝的方法與某種事物相關,而不是與上帝相關時,這就是所謂的偶像崇拜。個體及整個社群的所有天賦、精力和熱情,被動員起來服務於某個不是上帝的動西,整個的生活「生態学」就受到了污染。無論是金錢、權勢、地位和名誉、人際關係、意識形態、歡悅與自我實現等。
  3. 若要達到在上帝虔誠,討他喜悦的敬拜,就要考慮到整體「生態學」。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文章發表:崇拜設計之思與行~以「受難節」崇拜為例

崇拜禮儀中的詩班角色與功能

將臨期點燭禮(Advent Candle Lighting)